张旭东是谁啊?

[ 2011-09-08 00:29:46 | 作者: wrrx ]
字体大小: | |
引用
最近张旭东有个采访:http://info.whb.cn/xxld/view/13270 我有一点点评论:
采访其中的一个段落如下:
@观察者网:为中国经验辩护有不同的方式,比如有一种方式是强调我们的经济成功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而您在《试谈人民共和国的根基》一文里对共和国的合法性做了二层区分,一个是基本的层面,诸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等等,保证人民日子越过越好,至少安于现状,另一层是在终极意义上的正当性,您认为这“只能在当代中国的集体性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即那种使得中国人在总体上成为新中国人的源头性、根基性的自我同一中去找。”请详细谈一谈。

张旭东:仅仅从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来证明国家的合法性是不够的,比安居乐业你能比得过美国吗?价值话语要有人考虑。共产党提出“和谐社会”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但是现在学界很多价值说辞太接近于政府实用主义的政策。这个民族还没有很多的精力来系统深入地考虑我们的生存根据,考虑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四周全是敌人——南海问题只是一个缩影。这是我们的老祖宗从来没有面对过的问题。

我的朋友去印度,看见印度那么脏乱差,那么贫穷落后。但有调查显示,当问到那些住在泥地里的贫民来世想做什么人,大部分人的回答还是想做印度人。对于他们,做印度人的理解是和做人的理解相同的。欧美人是在更高的意义上去做这件事情,他们会认为做欧洲人、做美国人才算是做人。他们的物理存在是和文化存在统一的。我们有很多关于朝鲜战争的文学或者回忆录里都讲到美国兵贪生怕死,这是真的,但是我们同样无法怀疑一个美国兵会认为自己是在为最好的国家而战。他们不需要专门的指导员来做政治思想工作,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里就包含了政治的强度。这种认同在非西方世界往往需要通过宗教、教育、宣传甚至洗脑来注入,但是美国不需要。这在中国古代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苏武牧羊的故事——一把他放到匈奴之地,哪怕给他一个高官,他也一定要回来做中国人,因为他不能离开文明,而中国就代表文明。但这个东西今天的中国还没找出来。

中国人在近现代吃了那么多苦头,不能白费力气,必须把新的民族性阐发出来。毛泽东时代一直有意识地创造社会主义新人,从内在规定性上去改造人,但是做得太猛太生硬,以至于高处不胜寒,让人消受不起。人人嘴上愿意高尚,但是心里不愿意。但这不等于说,毛时代的新人就是个空洞概念,因为即使不愿意的人经历过这番历史,也不是原来的人了,有了很多新的特质。

新中国具体的新人比抽象的中国人更无私,受过训练的工人比小农更无私。早期的中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成分,强调新人是更无私、更有勇气、更有世界主义。由此反过来看古代的中国人,我们会觉得很陌生,不讨人喜欢。新人与政治实践分不开,讲新人和讲中国模式、讲中国经验互相都不能割裂开。现实的新人是和模式、体制、物质性基础结合的,比如新中国的人从小读的不是私塾而是公立教育,成年后在单位工作生活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人格、想法。别的民族的人不是这样生活就不一定这样想。崔之元常举在台湾乘出租车的例子,我在日本也是这样的感受,那里的出租车司机很职业,开车就是开车,不会和你聊天。而我们的司机会和你神侃,我们的乘客也喜欢坐到副驾座上和司机聊天,这在台湾人看来就不能理解。在这样的人格里就已经有了平等的基调。1990年代人们在商品大潮中争先恐后,这背后也有这样的基调——你能凭什么我就不能?相反,美国社会就不像中国社会这么骚动。民主的实质难道不包含平等吗?民主仅仅是一人一票吗?我们能为民主增添什么新的内容?@观察者网

讲新人不是为了画张肖像,而是为了处理“家谱”,为了把历史的复杂性讲出来,在新人身上融合并激活。这是不可能用分析性语言做到的,而必须用艺术语言,只有艺术语言才可以把矛盾性的东西装进来。《芙蓉镇》、《秋菊打官司》、《兄弟》都对新人有深刻复杂的洞见。

我的评论如下:
"新中国的根基与新人"这一部分讲得很不明确,更主要的是他对这一部分没有反思.我认为这是不行的.你是要塑造中国人的主体性.但这个主体性的基础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更主要的是如何去认识你的传统.这是主要问题.他似乎要从新中国的实践来定义某种传统,因为新中国的实践毕竟影响了中国人主体性的塑造.但这恰恰是最有争议的地方.至少研究儒学的一些代表人物是不认可这个所谓"传统"或说实践的.他当然可以主张这种认同,但你必须拿出你的理论根据,说明你认同的依据或路径.他似乎是要说新中国的实践在人的塑造上,至少贡献了无私和平等两个东西.我并不完全否认,但很难认同这个东西.主要是,要如何认识这种无私,这种平等?把社会阶级的差别抹去,这种以乌托邦为蓝本的努力,到底是一种创造还是破坏?工人阶级的无私,又是什么东西?呵呵.表现在当下的社会中,是什么?当他谈到这两点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希望更完整地了解他对中国现实的看法,他对现实到底有多少了解?在定义中国人的主体性方面,文艺或许是最有能力做到的.但最重要的难道不是生活实践么?对生活实践的观察和提炼,并非一定要通过文艺.一则深入的,有自觉意识的新闻报道,同样有可能切中要害.
以上是旅居美国的王同学的认识,我看了再继续来一段

张旭东是谁啊?Y的思维和认识还没王兄你高呢就出来乱讲啊,在一个稳定的国家里还谈国家的合法性Y是不是脑袋进水了?民族性和国家性的主题分析的也乱七八糟的。我是不会分析,但我闻到了一股客居外国看到皮然后回头班门弄斧的味道。作为中国人,民族的中国人,历史也好现实也好,文化沉淀和传承是被文革和后续的体制给扭曲了不少,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是吧,精神的东西还在百姓身上,只是没有得到适当的水和空气生发壮大而已,就象坐出租车,我们为什么要象人家那么职业化,我们又不是机器和螺丝。但作为中国人,制度的中国人,好多东西非个人可左右,没办法,国家也有难处,能提出和谐社会一方面有愚弄百姓的味道,一方面也有其继承中华美德的意愿,有意愿了不是好事吗?这个世纪不是说只有中华民族的老调调才是救世良方吗,中国人还是应该自豪的,慢慢来吧。
评论Feed 评论Feed: http://www.ssiww.net/feed.asp?q=comment&id=1195
UTF-8 Encoding 引用链接: http://www.ssiww.net/trackback.asp?id=1195

这篇日志没有评论.

发表
表情图标
[smile] [confused] [cool] [cry]
[eek] [wink] [sweat] [lol]
[razz] [redface] [rolleyes] [sad]
UBB代码
转换链接
表情图标
悄悄话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验证码 * 请输入验证码